第一类是设备的集中接入。通过智慧社区AIoT平台的标准接口和协议可以把社区相关的安防类设备、环境监测类传感器、能耗采集系统等全部接入到平台系统中,通过多系统协同来形成一个更高效的闭环处置流程。比如单元楼内如果有煤气泄漏事故发生,煤气传感器检测到后会自动联动门禁同时物业中心发出声光告警,大幅提高了社区特殊、紧急事件的处置效率。
基于平台底座,可实现多设备和系统的集中管控,也可以实时的感知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以进行精准运维。
另一类是数据共享共用。同样是基于平台底座的集中管控,可以把社区场景内人、车、房、室等各类数据进行汇聚管理,通过数据的采集、汇聚、分析、研判,从而助力管理人员高效了解社区事件的发展态势,及时展开统筹管理。
这方面的关键是要厘清不同参与方的需求,比如公安关注社区治安管理,地产物业关注小区内设备设施的管理等。
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参与方的应用需求,以小视科技在南京的案例看,小视科技和大数据局展开合作,通过大数据局的数据共享平台,我们可以把数据转发给对应的管理部门,最终实现一方建设多方使用。
在数据共享方面,由于牵头的政府单位不一样,建设的项目类型也就不一样。比如针对公安治安防控的需求,我们更多把人、车、房屋、设备等各类数据进行采集然后按照公安规定的一标三实(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的标准把数据共享给到公安部门。针对房产局关心的小区基础设备设施的管理,可以通过建设单体小区或者多个小区规模化建设数据中心的方式为房产局提供适用的数据。
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建设资金、运营维护方面的问题一直是业内讨论的焦点,在这方面,小视科技有怎样的倾向和观点?
小视科技的智慧社区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小视科技提供全套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包括整个方案设计、项目施工和后期的运营服务。
第二类是和集成商合作伙伴一起推进项目落地。小视科技为集成商合作伙伴提供标准的AI能力模块,比如边缘分析盒子等服务。
第二类模式相对第一类而言更简单一点。因为集成类项目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流程,方案设计需要找设计院合作,同时在施工部署过程中还需要和运营商合作,通过运营商搭建好本地的网络通讯等设备的部署。
智慧社区建设资金确实是一个难题,这个问题目前在不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就小视科技接手的项目来看,疫情之前,政府侧针对智慧社区有专项资金可以投入。
疫情后,政府财政相对紧张,围绕着智慧社区建设也有更多的建设模式,比如政府和银行合作,由银行出资建设;我们也会和一些运营商达成合作,运营商作为出资方,我们负责建设,通过后期长期的运营服务逐渐收回成本,这也是解决资金难的一个方式。
伴随着今年5月九部委推出的《关于深化智慧社区建设意见》,从政府到中央到地方都将展开新一轮建设实践,各参与建设方也有望携手探索出更多的智慧社区建设模式,实现资金优化配置,降低建设成本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率,2025年将成为智慧社区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
从小视科技大量的智慧社区项目经验来看,推动一个项目的成功落地,整个过程中您觉得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在哪里?
从前期用户调研、方案部署到后期运维,其实每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一定挑战。
项目运作之初,我们首先要确认牵头方以及牵头单位的核心诉求、资金来源以及项目的运作模式。
其次是考虑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要充分结合客户的核心诉求以及方案落地的可行性。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的和客户沟通,同时去匹配我们方案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