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核心问题是供应链。表面上看,拼多多重视农产品供应链,盒马也很重视,侯毅本人还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问题是,盒马苦心打造的生鲜供应链,是否适应社区团购的要求?
2019年侯毅在上海接受包括笔者在内的行业人士采访交流时,曾经做过一个比较。他拿盒马和中国超市龙头永辉比较,大意是盒马做的是上海内环人的生意,永辉做的是上海外环人的生意。言下之意,从大卖场的角度看,盒马的用户群更偏白领一点,永辉的用户群更偏平民一点。
这句话放在当下社区团购的语境里看,非常有趣。社区团购的早期打法,第一是走爆款路线,第二就是低价。低价甚至大额补贴是用户购买的最核心诉求之一。没有价格优势,是比较难玩的。
对于盒马来说,用原本比永辉还要精致、高端那么一点的定位,来下探拼多多走大批发路线采购的水果蔬菜,是有些吃力的。因为前端的业务形态好调整,但是零售业的供应链,特别是生鲜的采购链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
长期关注社区团购的开曼4000创始人六哥对创业邦表示:在社区团购业务上,盒马做大卖场的路径依赖比较明显。他曾经撰文指出,“KA的商超基因使得盒马集市供应链十分难适应。比如在商品端盒马集市有将近一个月账期,要求供应商长期大规模地投入,选品理念停留在KA大卖场上。”
当然,盒马也可以像美团和拼多多一样,早期先从批发市场采购,把量做上去。但是,这是否又会造成用户品牌认知的模糊?
另一个问题就是发展速度问题。
盒马事业群在侯毅的带领下,尝试过多种业态,曾经被媒体形容为集齐了“七种武器”(七种业态)。大店有盒马鲜生,小店有盒马MINI等。但是无论哪一种业态,有个基因是不变的,那就是坚持自营为主。这同时意味着,发展速度不会太快。即使在盒马舍命狂奔的年代,也是如此。
此外,盒马这种“以我为主”的门店结构,是从一二线市场起家,优势在于一二线市场的优质门店还是能够聚拢周边流量。而社区团购本质上是去下沉和三四线市场覆盖分散的流量,所以要拉团长,分散履约,连网格仓也需要找加盟。两种打法南辕北辙。
“侯毅本人曾经在内部表态过,他并不支持做社区团购。”一位生鲜零售企业前高管对创业邦表示,但是最后公司决定要上,他肯定也只能表示支持。这样看,如果合并传闻成真 ,也许对侯毅本人是个好事,他可以专心去做盒马现在已有的业态。
阿里现在加码,晚不晚?
事实上,业内对于此事高度关注,还因为关于侯毅本人的未来,已经出现了一些目前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猜测。
侯毅在加入盒马之前,是京东物流总监。据说因为与刘强东理念不合,离开京东,谋求自己创业。后来受到阿里巴巴现任董事局主席张勇的赏识,用上百杯咖啡的代价,换来了侯毅加盟阿里并孵化出了今天的盒马鲜生,以及后来的盒马事业群。
手持帝王蟹者为马云,马云右一戴眼镜者为侯毅 图源:东方IC
这像极了一部商业版的基督山恩仇记。中间夹杂着的,不仅是私人恩怨,还有两条路线之争,以及对中国生鲜零售未来的押注。
京东效仿盒马在北京亦庄打造了7FRESH,侯毅公开在行业高管群怼当时的7FRESH总经理王笑松的往事,很多群里的人都是见证者。那时是2017年,新零售的元年。侯毅意气风发,经常出现在各种讲台上。盒马鲜生是整个超市零售业参观、学习、模仿的对象。去当时的中国二线市场走一走,有几个大超市敢不卖大海鲜,不在卖场里摆桌椅板凳的?后来美团开的小象生鲜(现已夭折),也是如此。说侯毅和他的盒马鲜生,影响了同时代的一批零售人,并不为过。
到了2019年,侯毅坦承盒马要保命狂奔。作为一个比较年长的创业者,侯毅虽然从未缺过资金,不需要外部融资,但是创业者所经历的一切变化、煎熬,侯毅都有遇到。从某种程度上,侯毅看到了未来的方向,那就是尽可能的靠近消费者,把商品和履约服务结合。只是侯毅仍旧没有放弃以门店为订单履约的重心。但是这场革命的终局,还未到来。
今天的社区团购,从履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是把盒马的模式倒过来。不再需要30分钟配送到家,而是你自己出门走5分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