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看我们还是看到一些希望的,包括在一些数据入口端,例如像远程巡检的数据入口,逐渐能够看到我们算法在产生的价值。比如行业规范性的要求,过去可能是在单点行业、单点的企业上落地应用,现在逐渐变成了多个企业或多个行业通用的要求。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算法的应用还是在快速往前走的,未来应该能够看更多积极的变化。
Q:过去我们持续进行了一些变革,回头来看收入端持续创新高,但因为我们对人才要求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要求,成本上有些通胀的属性,所以从人均创利的角度,并没有伴随收入的增长趋势成正比。您刚刚也讲到了,我们在一些案例上面也都已经比较领先了,假设往后宏观经济环境回暖相对更加友好一些,这一轮和技术结合的落地是否够对我们人均创利上面也会有更多的支撑?
A: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关注当下的投入上能否有更大或更显著的产出。我们确实在这方面也做比较多的努力,比如说在EBG的这一端,在当下这样一个宏观环境下,EBG还是表现出来很强的需求韧性,往未来去看,我们还是努力去把可复制性、规模效应拓展出来,主要还是强调从行业龙头往整体行业以及各个不同的行业之间,把看到的数字化转型落地的机会更大程度的复制开或者拓展开来,这是我们接下来很大的业务上的一个目标。
同时,还是要结合海康的商业模式,我们过去讲全球大型的企业比较多的都是大品类业务,像海康这样做小品类,但是又做到一定规模的商业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少,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差别比较大。大部分大品类业务企业,大家对他们各方面都比较熟悉,因为大品类业务一旦达到一定比例市占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市场垄断效应,会有一些溢价。小品类业务主要由市场的碎片化需求构成,所以从满足需求的角度来说,就会出现大量的产品细分,这是小品类业务必然的一个要素。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海康在这样一个碎片化的行业当中,众多的细分领域都有了产品的布局。这些布局仍然还是维持产业S型曲线的规律,每一个细分都有从创新、持续增长、成熟到衰退的这样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去做新需求的拓展,把更多的创新引入进来。
所以我们的智能物联产业是在不断迭代的,往未来去看,这种迭代还会持续下去。跟大品类业务相比,可能一个品类当它走到成熟以及走到衰退期的时候,大品类比较难很快有新的大品类来做承接,这就出现了企业的兴衰成败,但在小品类业务当中,可能这种过渡不会太明显,而是体现为群体性的一批产品的成熟、新的迭代产品的出现,这是我们一个小品类产业不一样的特征。
从人才和投入产出的变化来讲,我们现在正处于从传统的安防向智能化或智慧化的业务转型的阶段。可见光摄像机这类产品已经是成熟的,但现在我们给它们赋予了一些新的应用,让它在新的领域上发挥价值。可见光仍然是海康非常重要的技术核心,现在除了覆盖电磁波完整光谱之外,我们对机械波、音频也做了大量的研发投入,我们预期未来音频在工业探伤、工业听诊这些领域会有比较大的需求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在底层打下的技术基础。我们现在正在培育孵化数字化创新这样一个很大的行业赛道,但这个赛道因为跟百行百业都息息相关,这也是难以让大家看明白算清楚海康业务的一个原因。但是从这个业务逻辑上来讲,我们已经对产业的需求空间看的很清晰,会非常坚定的走下去。所以从人才和投入这个角度来讲,短期看如果投入稍微收敛点,可能产出就会溢价,就能够有更高的产出;但往中长期去看,我们还是要维持平衡,我们要做“产出再投入”的循环。
我们对未来还是比较有信心,虽然宏观上可能短时间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我们认为科技进步或者数字化转型带来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这些动力,是当下绝大部分企业都需要的。
Q:公司创新业务发展得非常不错,上半年收入占比超过20%,机器人和萤石都处于行业领先,能否分享其他创新业务的发展怎么样?接下来看哪个业务会比较成型?
A:总体来看几个创新业务应该说都还是不错的,因为赛道不同,每个企业面临的机会和挑战也不太一样。
从收入规模上来讲,目前排到第三的是热成像的业务,热成像因为本身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并且现在我们也在全球做业务,所以总的来说这个机会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