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因为我们的应用面宽,销售体量大,就足够涵盖在多维感知、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方面的全面研发投入,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在一个个客户和场景中得到分摊,就比小一些的公司更有规模效应。这是我们作为公司,在技术和产品的协同上发展到这样一个程度后带来的好处。
Q:目前外部宏观环境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能看到国家在积极的采取一些措施去解决一些问题,什么时候能有很明显的变化可能确实比较难判断,但是如果政府的财政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海康目前的PBG业务是不是属于相对会比较优先落地的方向?
A:这方面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因为刚才我们提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包括降本增效、提升运营能力、改善管理,对政府来说这些目标也是共通的,政府也需要降本增效、改善运营、改善管理。只是政府端的业务受过去传统管理方式的一些影响,在变化的时候可能限制性条件会多一些,但我们也确实看到了这方面的需求。
过去几年我们PBG领域里面有两个比较大的板块,一块是公安,另外一块是政府业务,所谓政府业务就是政府很多行业的一个汇总。过去公安板块略微有些下行的时候,政府业务的增长还是不错的,原因是政府在行政管理、行政服务过程中,越来越注重民生和老百姓的感受,所以要做大量的提质增效应用,同时还有一些管理手段科技化的应用,包括河道管理,路段管理等。我们认为现在政府赛道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我们理解的以公安为主或者以安全类需求为主的状态了。
我们曾经也讲过PBG现在有几个大的板块,大安全是其中一块,还有大交通、大生态、大服务。大交通板块,交管、铁路、民航、港口、轨道等都属于这个范围内,因为跟民生特别相关,所以这一块的提效做的非常直接。大生态板块,包括水利水务、生态环境保护、耕地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气象等,这些都属于大生态的范畴,能感受到政府对这块是非常重视的。大服务板块,包括市政管理、市场监管、宣传教育、行政服务等,这些可能是大家生活中就能够接触到的方面。所以我们对政府业务的判断是,如果资金层面略有些好转的话,很多需求其实是比较刚性的,谢谢。
Q:今年国内确实有受到一些自然灾害的影响,前几年郑州有水灾的时候,政府也推出了一些项目,今年这类的项目可能还没有落地,但是一些地方政府是不是已经开始有一些意向可能会去推进这类相关的项目?
A:因为现在大的自然灾害频率还是挺高的,像暴雨水灾、城市内涝以及旅游景点的山洪爆发等,这些都是突发性的事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出应急响应。如果纯粹靠人去管理,效率还是特别低的,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这类需求在涌现,只是受限于当下政府资金层面的压力,如果未来资金层面向好的话,我们认为会有更多的需求会比较快地落地,谢谢。
Q:在宏观的压力下,行业内价格、账期方面的竞争压力会比较大,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很大的头部科技公司,前几年在这个行业里高举高打,但现在把它的一些相关业务进行了重组或取消,也看到了前几年比较火的一些技术类公司,在这个市场上没有之前冲的那么猛,所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方面有竞争力的玩家在变少,但是另外一方面留存下来的公司在宏观压力下各方面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
A:您理解的没错,从我们作为玩家的角度来讲,竞争格局是在向好的,过去大家可能对这个产业都跃跃欲试,这几年也逐渐发现如果玩家在碎片化的场景没有长期的积累,中途要切入进来是蛮难的,因为产品品类太多,业务太散,一下子很难有比较好的抓手,产出的效益也不明显。这是这个赛道的特点带来的难题,尤其跟大品类的业务相比,这个业务可能也不是通过一两年的攻坚就能马上切入的,我们确实认为整体的竞争格局在向好。
另外一方面是宏观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微观层面的竞争是在加剧的,就单体项目的竞争来说,有些公司会愿意报更低的价格去抢夺一些机会,这个也正常,也避免不了。所以这两种情况都存在,在格局层面是向好的,在微观层面是比较卷的,谢谢。
Q:关于前一段时间外媒的一些报道,可能也让挺多投资者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一些顾虑,您方便澄清一下吗?